这是基督教建筑艺术的杰作,由德国设计师毕娄哈依据哥德式和罗马式建筑风格而设计,人们习惯称之为天主教堂。由总督府向西沿德县路漫游就能看到,蔚蓝天空下,教堂平面呈拉丁“十”字形,两侧有两座对称而又高耸的钟塔,塔内上部悬有4个巨大铜钟,钟声悠扬和谐。大门上方有一巨大的玫瑰窗,两侧各耸立起十字架。教堂耸立于千楼万宇之间,郁郁葱葱的绿叶繁华掩映,也无法掩盖那份庄严与肃穆。
基督教堂是青岛一著名的宗教建筑,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位于青岛市市南区江苏路15号内小山丘上,东邻美丽的信号山公园。它 是一座典型的德国古堡式建筑,由钟楼和礼堂两部分组成,主要材料是花岗岩。钟楼高39·1米,在上面可以观看远处大海的景色,里面的礼堂宽敞明亮,能容纳 1000多人,大厅高18米,两侧分为楼上楼下两层。 该基督教堂原来是为德国人聚会礼拜的场所。
青岛栈桥始建于清光绪十八年(1892年),是青岛最早的军事专用人工码头建筑,现在是青岛的重要标志性建筑物和著名风景游览点。青岛栈桥全长440米,宽8米,钢混结构。桥南端筑半圆形防波堤,堤内建有民族形式的两蹭八角楼,名“回澜阁”,游人伫立阁旁,欣赏层层巨浪涌来,“飞阁回澜”被誉为“青岛十景”之一。桥北沿岸,辟为“栈桥公园”,园内花木扶疏,青松碧草,并设有石椅供游人憩坐,观赏海天景色。
迎宾馆位于青岛市龙山路26号,背倚风景如画的信号山公园,与中国海洋大学、基督教堂等遥遥相对,地理位置突出,环境幽雅。迎宾馆原是德国驻胶澳(即 青岛)总督的官邸,故名“总督官邸”,俗称提督楼。由德国建筑师拉查鲁维茨设计,建筑总监为施特拉塞尔,青岛迎宾馆始建于1905年,1908年正式竣工 使用。主楼高4层,附楼高4层,是当时占领青岛的德国提督官邸,故名之总督官邸,俗称“提督府”。
小青岛公园 青岛市标志性建筑,位于胶州湾入海口的青岛湾内,占地面积2.47平方千米,海拔17米。因岛上林木长青,遂称青岛,岛形如琴,水如弦,风吹波涛如琴声,又称琴岛。岛距东侧海岸370余米,有长长的海堤与陆地相接。此岛原是陆地的一部分,在海浪长年累月的冲蚀雕凿下,渐与陆地分离,始成今日之形状。小青岛上的灯塔由德国人在1900年建造,塔高12米,通体雪白,至今仍在正常使用。每当夜色降临,塔顶的主灯闪烁起红光,塔底灯柱也亮起绿光。